按照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提名程序,现将我校拟提名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即2021年9月8日至2021年9月14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项目持有异议的,以书面形式向科研处提出,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和公正地处理异议,请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58106730 邮箱:58105750@163.com
重庆三峡学院
2021年9月8日
项目公示信息如下:
项目名称 |
矿区土壤生态环境地质地球化学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 |
重庆三峡学院 |
长江师范学院 |
广州大学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提名者及提名等级 |
重庆市万州区科学技术局 |
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1.李航(研究员、重庆三峡学院) |
2肖唐付(教授、广州大学) |
3宁增平(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4.双燕(教授、长江师范学院) |
5.刘意章(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6.罗毅(正高工、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7.邹建华(副教授、重庆三峡学院) |
项目简介 |
本成果是团队历时13年(2008-2020)取得的系列成果集成、提炼与应用实践,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1、主要技术内容 (1)研究了重庆市120余个主要矿区及周边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分布特征,揭示其与岩石、水、作物的内在联系。利用全球先进的镉、铊稳定同位素技术、逐级提取化学技术和能谱微区观测技术,解析和示踪了有益有害元素的来源和赋存形态,研究了元素在岩石、土壤、农作物中的赋存形态、释放、迁移和富集规律。 (2)研发了煤矿、锑矿等废水处理装置和净化系统。开展典型矿区污染土壤浸出毒性研究,全面归纳了全球土壤质量标准中关注的重金属、无机物和有机污染物指标,筛查了污染土壤修复及用作回填土的技术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方法。 (3)深入研究了矿区及周边有益元素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土壤与作物中元素的内在协同关系和高效吸收机制,促进了富硒等土地的高效生态绿色开发利用。 2、科技创新点 (1)创新矿区土壤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矿区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首次在重庆市主要矿区采用Cd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其来源、迁移、分配和富集机制;同时结合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土壤类型等因素对比研究了污染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污染元素的迁移机制、路径提供了进一步佐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综合指数法评价了有害元素的生态风险。 (2)形成了矿区土壤生态修复及作为回填土的质量标准和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为矿区污染耕地治理修复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治理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煤矿、锑矿等废水处理装置和净化系统。 (3)揭示矿区及周边土壤中硒、锌、硼等有益元素与地层、构造、岩石、作物的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筛查出一批富硒等作物,探获和圈定优质富硒、锌、硼土地资源。 3、知识产权 该成果授权国家国家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67篇,其中SCI论文30篇、EI和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7篇;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28名。 4、应用推广及效益 (1)应用推广:本成果助推了重庆市土壤污染调查及污染防治等公益性项目投资;支持了重庆重要矿山区域重金属污染管控和土壤生态修复治理。(2)效益:重庆超林公司利用本研究成果实施城口县坪坝等六个乡镇1万亩富硒红心猕猴桃的扩能,为企业增加收益4000万元以上;重庆琳智公司应用本成果开发富硒肥料,在2017-2019年间增加收入500万元以上。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专利1:宁增平, 肖唐付, 肖恩宗, 赵彦龙, 吴世良. 锑矿尾矿库碱性废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832839.6 |
专利2:宁增平, 肖唐付, 肖恩宗. 一种处理锑矿酸性废水的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068940.4 |
专利3:贾彦龙, 孙嘉龙, 肖唐付, 宁增平, 杨菲, 姜涛, 刘意章. 植物中Tl形态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832851.7 |
专利4:宁增平、肖唐付、孙旻、刘意章、黄正玉、赵彦龙. 煤矿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978802.9 |
专利5:宁增平、黄正玉、赵彦龙、肖唐付、吴世良、刘意章、刘威,去除水体中五价锑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ZL20161090540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