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提名程序,现将我校拟提名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即2021年9月8日至2021年9月14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项目持有异议的,以书面形式向科研处提出,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和公正地处理异议,请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58106730 邮箱:58105750@163.com
重庆三峡学院
2021年9月8日
项目公示信息如下:
项目名称 |
科技支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产业技术集成与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 |
重庆三峡学院 |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人民政府 |
提名者及提名等级 |
重庆市万州区科技局 |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1.祁俊生(教授 重庆三峡学院) |
2.王正春(副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3.周浓(教授 重庆三峡学院) |
4.周益权(助理研究员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5.周恺(正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 |
6.谭小梅(正高级工程师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7.尹福强(副教授 重庆三峡学院) |
8.黄迪(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9.王邦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10.张凤政(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人民政府) |
项目简介 |
率先在深度贫困地区研究并应用“平台+人才+项目+产业”的科技扶贫体系,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全产业链整体性科技扶贫创新模式,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搭建“扶贫科技小院”等科技平台,解决了扶贫项目及扶贫产业等存在的不同程度高大上和不接地气问题,以科技人员及研究生长期驻村驻地研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于贫困农户及生产组织,实现了政策、科研、资源与生产的高效“黏合”;吸引的专家团队聚集的科技项目零距离落地贫困村,其研究、示范与推广促进了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从而突破了科技扶贫的临时性、不可持续性瓶颈,同时重点围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农产品储藏加工与产品开发等特色产业解决了扶贫长效机制,构建完善以农民和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成果组所在团队通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利用科技支撑深度贫困地区万州区龙驹镇,使龙驹镇形成了“500万只芦花鸡养殖业、8万头生态猪、3万余亩特色经济果林、1.5万亩中药材、0.35万亩茶叶与食用菌”的特色种养业,可实现经济效益10亿元,龙驹镇的贫困人口7796人全部脱贫。另外,在成果形成过程中,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参与编著著作4部,编制扶贫相关规划2个,同时培育新型农业主体20个,新增就业1600人,建立环境提升示范点1个、科技服务技术平台7个、吸引科技人才1000人次、培养研究生30人。先后引进新品种41个,新技术54项,培训农村实用性人才1958人。先后建成有机产业基地18个,培育全国及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市区农业龙头企业3个、入库市级科技型农业企业22家,培育建成2个亿元村、5个千万元组和20个百万元家庭农场。在2019年和2020年,龙驹镇入选全国“十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麻栎人工林培育技术规程》行业标准 |
1.多功能脱粒机 ZL201510318532.4 发明专利 |
2.一种适用于浙贝母的背负式多类施肥一提式施肥器 ZL201921596048.8 实用新型 |
3.一种自动化智能浙贝母种植大棚 ZL201921597030.X 实用新型 |
4.一种可组合栽培装置 ZL202020471889.2 实用新型 |
5.一种漂浮育苗池的插地装置ZL202020895821.7 实用新型 |